中国西北变"暖湿"了没?中科院:不可盲目乐观( 六 )

由于降水与潜在蒸发差了一个数量级,因此西北变“湿”基本上是个伪命题,只要降水量还远远小于潜在蒸发量,任何降水的增加只是意味着极端干旱状况的些许缓解,并不能说明西北变得“暖湿”起来。做一个简单的估计,西北地区干湿状况要发生质的变化,年降水量需要达到至少500mm以上,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研究可以支持这样大幅度的变化。

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考察干旱/湿润化变化中,各个干旱指数特征有所差别,其核心是如何考察温度、太阳辐射、风速和水文变化等导致的蒸发的变化,有些干旱指数不考虑温度变化,有些干旱指数不考虑水文过程,有些参数依赖于陆面模式的模拟性能,在计算潜在蒸发时,也有不同的计算方案,这些都会影响对于干湿趋势变化的判断。

4. 西北地区干湿变化情况怎么样?

如果仅仅考察降水变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西北绝大多数地区降水确实有所增加,Wei and Wang (2013)分析西北47个气象观测站年平均降水量,结果表明,在1960-1986之间的平均年降水量为110mm,而1987-2009之间增加到134mm,增幅达到20%,降水确实有所增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