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北变"暖湿"了没?中科院:不可盲目乐观( 四 )

尽管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西北变“暖湿”的想法还是让很多人异常兴奋,并给中央写建议,认为应该趁着西北气候好转,进一步加快开发的步伐和力度。

后来中央把此建议交予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就此征询叶笃正院士的意见,叶先生和其他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讨论,并对这个地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的结论是:尽管近20年这个地区降水增加趋势明显,但其增加绝对值并不大,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发生质的变化。这个认识后来基本就成了业内共识。

3. 地区的干湿状况如何判断?

一个地方的干湿状况取决于多个因子,最主要的参数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简单来说,如果降水量超过潜在蒸发量,则这个地方气候湿润,反之该地气候特征为干旱。因此衡量一个地区的干湿变化,并不简单基于降水,而是要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的共同作用,考核干旱指数的变化情况。常用的干旱指数包括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自适应帕默尔指数(scPDSI)、DSI等。

中国西北变"暖湿"了没?中科院:不可盲目乐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