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竞逐:谁将主导新科技时代?

采写|章剑锋

出品|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栏目

一、39年前,“海归”与“土鳖”会师

1983年6月中旬,在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一连三天举办由美国空军科研局资助的“相干和量子光学会议”,30个国家的310名代表出席这次会议,现场也有一些中国面孔,吴令安、郭光灿、彭堃墀、邓质方(后未在量子领域发展)等人就在其中。

量子竞逐:谁将主导新科技时代?

郭光灿院士

吴令安当时是在美国留学,郭光灿和彭堃墀则是访问学者。

那时候,量子科学在西方发展已超过60年,已经有了诺贝尔奖得主,而“相干和量子光学会议”在美国也已经举办了四届,吴令安等人参加的是第五届1(《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杂志》)。对他们这些中国年轻科研工作者来讲,量子光学还是很新鲜的一门学科。

吴令安记得,6月大热天的暑夜,在邓质方家中,他们吃着西瓜、冰激淋,彻夜交流,一晚上的话题几乎都与量子光学有关,虽然不少人对此还是半懂不懂,却富有热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