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竞逐:谁将主导新科技时代?( 二 )

“我们大家都很激动,觉得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吴令安对网易科技《后厂村7号》采访人员说,当时有人就表态,要回国,“开展新的研究方向,开展前沿的研究方向。”

量子竞逐:谁将主导新科技时代?

(在罗彻斯特大学合影。前排左一:郭光灿,左三:吴令安,后排左三:彭堃墀 / 照片由吴令安提供)

几个人中,郭光灿和彭堃墀先行回国,分别回到自己的原单位中国科技大学和山西大学开展量子光学研究工作,吴令安则留美读书,一直到1987年拿到博士学位后,才回国。

在此之前,国内本土的一批科研工作者已经陆续在量子科学领域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据《后厂村7号》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如北京大学王义遒(激光冷却原子)、北京大学曹昌琪(量子光学)、兰州大学汪志诚(量子光学)、华中师范大学彭金生(量子光学)、中科院上海光电所王育竹(激光冷却原子)、中科院上海光电所谭维翰(量子光学)、中国计量研究院李天初(原子钟)等,都是这一领域早期的代表人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