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竞逐:谁将主导新科技时代?( 三 )

“70年后期,原来的老先生们是物理专业基础,在改革开放以后,就是围绕自己的基础,看文献,发现这方面可以做,那就做起来了。以自发的居多。”汪志诚的研究生张智明告诉《后厂村7号》采访人员,“当时比较零散,还没形成气候。”

张智明也是在跟着老师求学的时候,于1980年代初期自然而然走上量子光学研究道路的。现在他是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的教授,研究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冷原子物理,主持和参加过国家自然基金委和教育部的十几个科研项目。

1984年,也就是回国第二年,郭光灿向中国科大争取到了2000多块钱的经费,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琅琊寺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届量子光学学术会议,当时50多人与会,其中不乏好奇心驱动前去参会的。

量子竞逐:谁将主导新科技时代?

(1984年首届全国量子光学讨论会全体留影/ 照片由张智明提供)

参加了这次会议的张智明告诉《后厂村7号》采访人员,这次学术会议的标志性之处,就是使本土和海归两股量子科学研究力量汇流到了一起,原来大家都是埋头各干各的,交流也不多。“国外回来的,可以说对国内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文献交流也不方便,他们从国外带回一些最新的信息,把大家组织起来,促进这个事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