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竞逐:谁将主导新科技时代?( 四 )

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

1991年,郭光灿出版国内第一部中文专业著作——《量子光学》,这被誉为国内量子光学的启蒙之作。此后,他又在世界上第一个做出量子避错码,第一个提出量子概率克隆原理。1(安徽日报)

同样回到国内的彭堃墀,则在山西大学开办了光电研究所,是国内第一个开展量子压缩态(挤压态)实验的科学家,后来的研究成果不仅受到同行称赞,在国际上也具有显示度。山西省方面很支持他的研究,在他回国前就给了数额不菲的经费,还是美金。

“在美国就买了各种设备,大到光学平台,小到万用表,都赶快买,跨过太平洋运回国。”吴令安对彭堃墀当时在美国大手笔采购科研设备记忆犹新。

几年前,在彭堃墀的实验室里,张智明问彭,如今的实验室条件,和当年美国那边相比,水准怎么样?彭很自豪地告诉他,现在的实验室条件,比美国那边好多了。

回国后,彭堃墀在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成果,他所领导的山西大学光学学科和实验室,也相继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