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br> 水立方之夜,小米CC不止闻香识女人( 三 )

2、“性价比”标签贴得太牢以致成为低端品牌象征。明明有多款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经典产品,也受制于这种逻辑。加上竞对攻击与操弄,几乎一度沦为“低价、低端、低质”的符号。

5年来,小米一直在与固化逻辑搏斗,试图破除这种印象。产品定义、设计力、技术积淀、价格策略、营销策路、品牌塑造等许多层面都有很多体现。它一直在重新激活、点燃年轻人的热情。

我清楚记得,从小米5x开始,小米的动作、诉求开始密集、强烈。这产品系列当初就是冲年轻人而去,甚至是直接冲着OPPO、vivo而去。它并非定义为“旗舰”,而是成熟物料下拥有超级设计感的感性体验产品。而且,它也被定义为小米为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的“新零售”模式的第一款手机。那个周期,小米开始布局线下门店。

因为,此前,相比OV,小米短板在于:一是产品主打功能尤其拍照不够突出;二是线下渠道缺乏,产品在直观、可触摸的现场体验、场景渲染上,就矮人一头。加上它的广告营销力度更是不及刷墙式的OPPO们,新一代用户触达吃亏很多。

你能看出,第一波移动互联网之后,小米面临的不是单一产品问题,而是整个商业模式再造与升级问题,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产品,只是其中一个表征而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