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志同道合的结果(书写新中国故事)( 二 )

中意友好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让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在中国广为人知。20世纪下半叶,卡洛·卡索拉、弗兰克·福尔蒂尼、戈弗莱多·帕里塞等多位意大利著名作家也曾来到中国,著书记述旅行中的见闻。在对中国多地的参访中,作家们亲身观察、接触和感受中国,在旅途中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这印证了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的话:“友谊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志同道合的结果。”

“他们与意大利矿工的想法没有很大不同:他们有同样的需要,同样的渴望……”

1955年,卡索拉和福尔蒂尼所在的文化代表团共18人,来到中国进行访问交流。访问结束后的1956年,代表团团长皮埃罗·卡拉曼德雷在其主办的期刊《桥》上推出一期《今日中国》特刊,开篇由老舍先生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作序。随后,两位作家分别出版了游记《中国之行》和《辽阔亚洲——在中国的旅行》。

在《中国之行》这本游记中,卡索拉讲述了在北京、沈阳、杭州和广州的旅行。他在北京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参观名胜、观看国庆庆典。卡索拉关注新中国的方方面面,非常关注普通中国民众。例如,他对北京人的印象很好。他这样写道:“没有比北京人更礼貌的人群了,你不会被推搡,也不会被胳膊肘子碰到。最重要的是,不会有人打扰你……”寥寥数语,中国人友好、和平、礼让的形象浮现眼前。这个形象既是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气质,也展现了新中国民众的美好风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