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电商:野蛮生长,乱象丛生( 九 )

2. 货源“抢夺战”

现阶段,大家的核心业务主要是通过球鞋转卖并提供鉴定服务,从中收取手续费。各家的标准不一样:毒是7.5%~9.5%;nice的标准是,对于现货商品,收取商品定价的4%,对于预售商品,收取商品定价的8%;刚才上面提到了,有货UFO现在还没有收取佣金的勇气。

还有一个现象是,毒的售价比nice、有货UFO、斗牛等平台要高出5%~10%,但毒仍然稳坐球鞋电商市场销售第一。为什么?因为定价和手续费的高低并不能决定消费群体的大小,货源还是根本。

上面提到,球鞋二级市场是现在消费市场最热的门类,所有人都希望分到一杯羹,这其中的关键是对买卖双方的争抢,但更核心的,是对卖方的争抢。为什么这么说?球鞋电商不过是淘宝的替代品,他们没有改变平台的角色,鞋贩子和消费者只是从这个“菜市场”换到了那个“菜市场”。

但真正的“寡头”,也就是品牌方不在这个池子里玩。

大魁告诉虎嗅,目前国内和国外的货源比例是1 : 5,国内1双,国外5双。据他统计,经UFO转卖的鞋子有60%以上来自国外。他认为,行业难题不是铲除假货,而是没有货:“国外的货源怎么进来,通过谁进来,是合法渠道进来还是从灰色渠道进来?我们希望找到更多的货,有货就不愁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