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城光鲜的“面子”与破烂的“里子”( 三 )

有的缝了一件新衣,珍重地放在柜里,或做客或新年才穿一下,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还有,一个人出去做客或是参加亲友的喜庆没有像样的衣服,就去找人借来绷一下面子。

最让人痛心不已的例子,就是正兰头甲金某没有钱过活,把一套军服当了。春季合操须穿军服,他没有钱取,借了几处也因别人闹贫不曾借得,一时情急,便用明火枪自杀了。

由于食口渐增,粮米有定。而“有定”的粮米也不过温饱,稍“不会吃”便会饿肚子。因此不少旗人每天只吃两餐,甚至还有吃一餐的现象,致使食不常饱,面有饥色。

还有缺钱用的,把每月生活的食米预卖几个月,当然价钱就比市价低得多。预米卖了以后,开始当卖衣物……据说当时有个满族石老六的,住在东二道街,手中比较宽裕,在小南门外君平街开一个大油米铺,专门买“预米”来卖,赚取差价。

筹款施粥救济八旗孤贫

咸丰十一年,成都将军崇实在任内,甚至采取筹款施粥的方法救济八旗孤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