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专利的“卡脖子PTSD”综合症,到底能不能好了?( 八 )

另外 , 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已经到了瓶颈期 , 在接下来的竞争中 , 应用型创新、垄断性大数据等在竞争中的优势会有明显的提升 。 吴恩达曾说过“算法不是壁垒 , 数据才是” , 就是这个意思 。 而在这方面 , 中国企业的护城河一直很深 。 从商业的角度考虑 , 双赢的办法自然是通过专利交叉授权 , 优势互补 , 避免自身重复的技术研发投入 。

当然 , 还有最严峻的一种情况 , 就算科技企业之间“合作大于竞争”了 , 万一美国政府施压怎么办?我们知道 , 早在“特朗普禁令”之前 , 中美之间的政策交手和零星冲突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 前不久 , 特朗普也宣布解除相关禁令 。 在这场战火可能延烧数十载、政策风向不断变化的国家博弈面前 , 科技行业中短期内固然要面临阴晴不定的气候 , 也恰好争取到了从基础追赶的宝贵时间和风险意识 , 为中国的AI研究助攻一把 。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 , 谷歌不会变成它曾经讨厌的样子——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狂打专利官司的流氓公司 。 当然 , “专利战”尤其是底层算法专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爆发 , 对我们也是一种警醒 。 如何将AI驶向更深远的海域 , 应该是建构更伟大繁荣的桥梁 , 而不是“闭关锁国”的高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