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专利的“卡脖子PTSD”综合症,到底能不能好了?( 六 )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人工智能领域 , 谷歌自然不能示弱 。

(科技巨头的AI专利布局)

除了防范竞争对手 , 还有一群专利流氓虎视眈眈 , 随时准备分一杯羹 。 2015年 , 就发生过著名的专利流氓公司WiLAN从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奇梦达(Qimonda)和飞思卡尔(Freescale)等半导体公司手中购买专利 , 然后在几个月后根据这些专利提出诉讼并谋利的 。 类似的套路 , 谷歌、腾讯、华为、高通、Hulu、Netflix等也都中过招 , 而且赔的几率不小 。

从这个角度看 , 谷歌的预防性申请 , 反而能更有效地保护研究成果 。 况且不仅开源了不少核心算法 , 也没有发动过一次相关诉讼 。

当然 , 大家更关心的 , 可能还是中国在基础算法领域的地位几何 , 究竟会不会被人“卡脖子” 。

一份未来智能实验室的报告显示 , 虽然中国机构或企业申请的人工智能专利数量位居第一 , 但主要集中在应用层(自然语言处理) , 基础算法仍然是陪跑的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