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玻璃杯的拼多多漂流( 九 )

用三年时间快速成长的拼多多,用颗粒度更细的流量增长方法抓住了巨头错失的人群和需求,但当它开始接触供应端时,也要学着敬畏和融合。拼多多采用的 C2M 的模式切入,新品牌计划也明确提出将品牌权和货权交给工厂。

目前,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合作名单里已有 62 家企业。其中不乏如德力一般渠道负担沉重的公司,急需用低价策略刺激运营增长和改革;也有如纸巾企业丝飘一样,创办时间虽短,却利用拼多多带来的销量获得生产激增、快速发展成中型体量的新公司。截至 2019 年 5 月,这家 2015 年才创办的纸巾品牌在拼多多销售了数亿包抽纸。

除了提供流量资源外,拼多多还在尝试输出技术,意在跟长远的布局。达达表示:「在生产前端,我们通过创新的『可视化平台』实现透明化生产,消费者可以看到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实现『信任升级』;中端,工厂的所有生产信息都会同步至平台进行备案,对商品全链路进行追溯,实现『品质升级』;后端,我们将持续提供大数据分析、研发建议并倾斜流量资源,实践以需定产,实现『需求升级』。」

这一尝试将或轻或重的涉及到工厂改造。中国制造市场根基深厚,也尤为庞大无序,市值超过 200 亿美元的拼多多开启的是一场长远的革新,暂时很难以一两年的时间去衡量成绩,但这也是它在存在巨大空白的内需市场上必须抓住的时代机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