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玻璃杯的拼多多漂流( 八 )

德力目前只能进行小规模尝试,鸡蛋还不能全放进一个篮子里。为了应对拼多多带来的新消费需求,德力专门抽出几条产线进行了改造升级,这依然需要前期进行技术和成本投入。好在回报也很实在。「原来一条产线每天生产 3 万只,技术改造后产能能达到 7 万只,这让我们能把原来成本 3 元一只的玻璃杯,成本再压下来 30%,也把销售价格做的更亲民。」大伟表示。

除了产线投入,还有许多环节都需要博弈、权衡,和必要时候的大胆下注。德力进入的不仅是一个电商渠道,柔性生产、工业 4.0、产业转移都是大背景。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拼多多还是它极力希望改造的「新品牌」合作伙伴,面临的不确定性都还有很多。从时间上来看,互联网平台和传统工厂之间的合作,也已经经历了最初的风口式狂热,逐渐走入深水期。

最早在 2016 年,网易严选用与大牌制造商直连的方式做 ODM 后,阿里、京东、网易严选等平台陆续开启了向这个陌生领域探索的过程。但这条道路上岸礁遍布,包括品牌主导权、账期、库存、产线升级等等问题,都是绕不过去的坎,其中最早试水者网易严选的 GMV 已经遭遇增长失速困境,要说这个领域迎来全面繁荣,还为时尚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