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育儿实践各有不同,且不只关乎依恋( 十 )

“只由我一个人带?我觉得这对她并不好,如果她只由我带、只爱我一个人,那假如我现在不在她身边或者我死掉了,又让谁照顾她呢?她需要爱每个人或者设法适应每个人,这样我不在场的时候别人就能照顾好她。”

对恩索人来讲,主动地迫使孩子与社群里的其他成员发展亲密纽带,才是良好的育儿之道,例如他们会恐吓小孩并使之远离母子的排他性关系:

我逼着他去跟别人打交道。但凡我看到别人,都会逼着孩子去跟对方接触,这样一来我就不会成为照料小孩的唯一人选。只由我一个人带他是不可能的。他会经常来打扰我。这意味着我完全没法做别的事情。

奥托的解释是“恩索母亲根据恩索人的社会化目标来训练小孩”。这包括培育安静、顺从的孩子,使之适合于(且不抵触)被多个照料者宠爱和看护。为实现此目的,他们并不鼓励母职的排他性,而许多基于依恋的西方育儿模式对此却推崇备至。

育儿诸价值另有一些研究者发现了类似的文化差异。人类学家科特尼·米汉(Courtney Meehan)对居住在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以采集为生的阿卡人(Aka)社群的研究显示,他们的婴儿一般拥有20名左右彼此配合的照料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