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找寻自我, 在经历磨难、 悲苦之后( 八 )

傅小平:你的写作应该说从一开始就趋向于建构,而不是消解。

阿来:我觉得文学不能总是消解,文学从来都肩负建构的责任。从世界范围来讲,现代派、后现代派兴起后,在一段时间里,说这个那个“不是”有它的土壤。但不光是文学,还有整个社会,你总得问问“是什么”吧。我们批判了很多,但光批判也不行啊。现在经济、社会都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你还都说“不是”,那人家也不相信了,毕竟社会阶段不同了。不管文学流行什么,我从来都相信,文学是应该有点建设性的。

傅小平:提倡建设性的同时,不也可以包括批判性?

阿来:对啊,这是积极的批判,而不是你上来就说什么都不是。

傅小平:你的作品,大多有着不同的文体。

阿来:书写对象不同,文体、风格也得不同。有些作家急于找到一种风格,把他以后写的所有的书,都放到这个风格里面,很省事啊,但没有发展了。

傅小平:你写作挺畅快的,《云中记》印刷字数近三十万字,你写了五个月,效率可观。这期间,你是每天都写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