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找寻自我, 在经历磨难、 悲苦之后( 六 )

傅小平:杜甫对你的写作有深度影响吗?从面上看,你的作品里少见有杜甫的影子。

阿来:这是一种方法论。杜甫诗歌里现实感很强,了不起!你看,古代的诗人里,现实感太强的,往往以损伤抒情性、损伤诗歌艺术为代价,但杜甫是不会的。而且杜甫绝不以减少现实感来获得艺术效果。他留下来一千多首诗,每一首我都读过。

当然我讲杜甫,是想到中国诗歌发展很成熟,但叙事文学发生晚,也没有发育完全。写小说的人,都要找个源头,就找到《红楼梦》这些小说上去了。但我真的觉得,我们现在说的四大名著也好,还是民国时期说的六大名著,算上《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也好,实际上都没他们说的了不起。几十年来,我们都在强调现实主义,我们的理解其实是有偏颇的。中国的诗歌、散文给我本人最大的启示,就在于无论怎么现实主义,它们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互相生发、相得益彰的。我一直追求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追求总有回报,至少在《云中记》里头,我应该是比较得心应手了。

傅小平:你说的得心应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在写作中让现实感与某种形而上,或神性的东西互相生发、相得益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