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业化的春天还有多远(11)

目前 , 我国桥梁预制拼装技术的推广主要从大城市开始 。 面临的障碍集中在两个方面:管理和人才 。 “由于传统的建造方式是设计、施工、管理三方 , 常常出现脱节的情况 , 设计做出来了 , 就按图施工 , 管理也就是监督一下 。 预制拼装要提高效率 , 要求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考虑 。 设计要考虑施工 , 要标准化 , 这个过程的工作 , 要相互沟通才能确定下来 , 协同越来越密切 。 ”卢永成告诉记者 , 工业化建造后 , “制造”成为一个关键环节 。 “以前预制厂跟现场是不协同的 , 预制厂管预制厂 , 现场管现场 , 现在是一个大协同 , 所有的过程都要有一整套的管理来保证 。 因为现在的装配精度和连接要求都比较高 , 如果缺乏管理 , 以后肯定要出大事 。 而我们国家很多地区恰恰缺少这方面的管理人才 , 包括施工需要的专业团队 。 ”

工业化作为国家战略 , 仅靠一个行业、几个项目的努力远远不够 , 需要政府层面的统筹与支持 。 颜海呼吁 , 各地政府能够积极支持相关项目的策划、标准的建设 , 引导桥梁行业的转型 。 “一项工程建设 , 政府是核心 , 下面还有立项的发改委 , 验收的质监站 。 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 , 这个事才做得了 , 单靠一家是没办法做的 。 政府把整个产业链列总起来 , 进行合理的策划之后 , 才能实施 。 仅仅把一个项目变成了预制结构 ,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 对工业化的升级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 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 建筑业的转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