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业化的春天还有多远( 十 )

尽管在建造业领域 , 我国的产业链相对完整 , 从设计理论的研究、设备的开发 , 到安装、施工 , 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来支撑 , 这是实现桥梁工业化建造的前提与保障 。 然而 , 随着标准的提高 , 产业链的升级与转型也迫在眉睫 。

“因为工业化的标准是把预制件做成产品级 , 比如说我觉得现在产品很标准 , 但新的技术出来 , 比如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出现 , 可能又会演化成更新的标准 。 那么在逐步演进的过程中 , 标准的内涵也不一样 。 可能原来是1.0到1.5的标准 , 现在是5.0的标准 。 都是标准 , 但水平不一样 , 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支撑 。 比如说一个很先进的设计 , 但设备制造跟不上也不行 , 安装跟不上也不行 。 包括工人也是一样 , 现在1.0版需要他把连接技术质量做好 , 以后出现了更高级的机器人加工 , 就要求他把按钮按好 , 计算机控制好;再往后出现更高级的 , 可能就需要他做好整条生产线的质量控制管理 。 现在的农民工和建筑工人 , 要向产业化工人转型 , 这也是适应智慧建造、绿色建造自身转型的过程和需求 。 ”颜海说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