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金融”怎样走好“最后一公里”( 五 )

从业务范围看,社区支行主要包括理财销售、个人贷款、缴费结算等,业务简单且同质化较为明显,并不能满足某些社区特殊的金融服务需求。

据业内人士此前测算,一个社区支行从店面租金(平均20万至50万元)到人员配备(一般2至4人,每人年薪按10万元计算),从店面装修到设备置备(二者总计5万元左右)等,一年成本至少要100万元。按照目前的利差计算,要覆盖100万元的成本,需要拉到2亿至3亿元存款才不赔本。对很多社区支行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门庭冷落、网点关停、驻点人员回支行网点帮忙——这是现今很多社区支行比较普遍的现象。

面对如此困境,很多银行选择“一刀切”,就像开设的时候的一拥而上,关闭时也决绝果断。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社区支行退出运营,当年就退出了216家。2018年,又有813家关停,并引发了社区支行频关停现象的讨论。据统计,到今天为止,共有1300多家社区支行退出运营。

“最后一公里”何去何从

社区支行真的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吗?对于一部分社区支行来说,并不完全是这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