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疾病:妥协共生,还是顽抗到底?(12)

但是,研究者们同时发现,如果动物肝脏中的铁蛋白(一种可以锁住铁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葡萄糖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就不会受到影响[7] 。给小鼠注射脱铁铁蛋白(即不含铁的铁蛋白),小鼠的肝脏在脓毒症患病期间就依然可以维持葡萄糖的生产,防止病情恶化。

Soares认为这一发现与Ayres近期的研究成果非常吻合。Ayres的研究也表明,铁与能调节肠道葡萄糖吸收率的基因存在某种联系。两项研究似乎都指向一个新兴的主题,即控制新陈代谢是熬过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过,Ayres指出,团队还发现了另一种影响葡萄糖代谢的机制也与铁有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虽然发出了调节信号,体内的组织却无法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于是,多余的葡萄糖停留在肠道内,供入侵的病原体享用。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血红素氧合酶-1(HO-1)水平升高的结果。肝脏和脂肪中的高水平HO-1与代谢疾病(如糖尿病)中的胰岛素抵抗有关[8]。尽管小鼠们没有表现出代谢疾病的迹象,但在鼠柠檬酸杆菌感染后存活小鼠的肝脏中,HO-1的水平确有所升高。

Soares也发现,为患有脓毒症或感染疟原虫的小鼠补充HO-1,能激发机体对疾病的耐受性[9] 。由此看来,HO-1可能会促进胰岛素抵抗,维持肠道内的葡萄糖水平,并帮助动物在感染期间保持健康。Ayres也说,感染性疾病经常会引发急性胰岛素抵抗,说明身体发展出这种机制,或许是应对感染的一种自卫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