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疾病:妥协共生,还是顽抗到底?(13)

“我们总说胰岛素抵抗是件坏事,那是因为我们把它放在代谢疾病的背景下考虑。当然,在代谢疾病中,发生胰岛素抵抗的确不妙,”Ayres说,“但我们不会平白无故地进化出这种反应,所以它在某些情况下肯定是有好处的。”

好处之一,可能是将疾病耐受性和免疫系统联系在一起。代谢途径极大地影响着免疫细胞,而糖代谢则是重中之重:巨噬细胞和许多其他免疫细胞需要利用葡萄糖来杀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而葡萄糖还同时驱动某些疾病的耐受通路。Soares说,新陈代谢似乎联系着免疫系统和疾病耐受性,增加了机体在感染中的存活几率。

质疑与希望并存

如果机体在面对感染时,不是清除病原体,而是发展出对感染的耐受性,会不会影响到种群呢?比如,在Ayres给予铁剂补充的小鼠中,有些小鼠是健康的,但肠道中仍含有一定数量的鼠柠檬酸杆菌,这些病原体很有可能随着小鼠排泄传播开来。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耐病机制下存活的病原体是不是传染性更强,甚至毒性还会增强?

Ayres也有同样的疑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她带领团队进行了一项实验,将受感染的小鼠和未受感染的小鼠关在一起。其中,感染小鼠先连续14天补充铁剂,间隔3天后再搬去和未感染小鼠同住,结果未感染小鼠全部死亡。如果间隔时间延长至10天,未感染小鼠的死亡率降至40%。如果间隔时间延长至45天,则同住的所有小鼠都可存活。随着细菌毒性逐渐减弱,即使小鼠不再补充铁剂也能耐受疾病。Ayres非常兴奋:“至少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推动病原体的良性进化,在种群层面上降低了感染的威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