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进入“火炉”模式,这些特殊的“清凉”,让垃圾分类志愿者不觉得辛苦

科技频道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上海进入“火炉”模式,这些特殊的“清凉”,让垃圾分类志愿者不觉得辛苦 来源:上观新闻

摘要:“大家自觉分好类,我们就不辛苦,这比给我支一把遮阳伞都要舒服!”黄建明说。

上海进入“火炉”模式,这些特殊的“清凉”,让垃圾分类志愿者不觉得辛苦

炎炎夏日,值守在垃圾箱房旁的志愿者们汗如雨下,还要忍受别人避之不及的异味,但在一些小区,有一种特殊的“清凉”,让他们倍感舒心,更有干劲。

75岁志愿者的“乡土情结”

薛家浜路上的浦江公寓有一桩“怪事”——75岁的黄建明住在长桥街道,离浦江公寓很远,却每天甘愿早上5时30分就起床,坐两辆公交,花上一个半小时到小区做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天晚上19时到21时的规定投放时间过后,他又要再花上一个半小时回家。

图个啥?“图个感情,我从小就住在小东门,70多年了,最近才搬出去,我希望家乡干净整洁,漂漂亮亮的。”黄建明说的理由很朴素,却很打动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