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进入“火炉”模式,这些特殊的“清凉”,让垃圾分类志愿者不觉得辛苦( 五 )

世华佳苑要做好垃圾分类,“先天基因”并不够好。据梅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严秀琴介绍,这个小区500多户居民,其中租户占到五分之一,年轻的上班族、受雇的保姆、钟点工也不少,他们平时忙于工作,或不熟悉垃圾分类的知识和规则,属于推进垃圾分类阻力比较大的对象。

“先天基因”不好,就靠后天的勤能补拙。今年7月1日正式推行垃圾分类之前,居委会早有“预谋”,提前3个多月,垃圾分类的入户宣传就已经先行一步,就连小区里的电梯都成了宣传工具,通俗易懂的垃圾四分类例举图示,成了居民每天都要见面的“熟人”。

上海进入“火炉”模式,这些特殊的“清凉”,让垃圾分类志愿者不觉得辛苦

贴在电梯轿厢里的垃圾分类知识图

为顺利推行“定时定点”,将24个投放点并成2个,居委会还提前向每户居民发放征询表,让他们选出心仪的投放点位和时间段,不搞“一言堂”“一刀切”,获得了居民的充分理解。

最终,居民商量出的投放时间是每天7时到9时、19时到21时。考虑到仍有部分居民的作息时间可能不方便在规定时间内投放垃圾,居委会还允许这些居民来登记,允许他们错时投放。“可规定时间实施后,没有一个人来登记。”杨庙贞一开始觉得奇怪,后来听别的居民说,是有人担心延长投放时间后,值守的志愿者也受连累,索性自己克服一下算了,这些话又让杨庙贞感动了好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