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最早混改“范例”:民营股东为何“混”不下去?( 三 )

2006年6月,神木化学公司将注册资本金增资至6.5亿元, 并启动二期40万吨/年装置建设,于2008年8月试车投产,项目二期投资约18.76亿元。期间,陕西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鸿信)受让中联控股部分出资,上海福辉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福辉)投资参与二期项目,分别成为神木化学公司股东。至此,神木化学公司出资比例为:陕西投资集团出资27.2%;陕西秦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龙电力)出资20%;神木国资公司出资13.60%;陕西华山创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山创业)出资9.35%;上海福辉出资7.38%;西部信托出资5.82%;陕西金泰恒业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泰地产)出资4.92%;陕西鸿信出资4.62%;陕西华阜出资4.00%;海星集团出资3.08%。其中秦龙电力、华山创业、西部信托和金泰地产均为陕西投资集团控股关联企业。

2006年12月,陕西官方媒体报道说,神木化学公司甲醇项目“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龙头启动项目”;一期工程“创下从项目开工到产出精甲醇周期最短等多项国内同类项目建设纪录”。2008年陕西权威媒体报道称,该项目顺利建成,标志着神木化学公司“率先成为国内首家具备年产6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能力的企业”,“是国企与民企相融发展、合作共赢的成功范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