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京东的 448 天( 四 )

所以,需要根据组织结构的层级

来划分到底是VP、总监、还是经理。比如一级部门负责人,也就是事业群老大,和二级部门负责人,比如某事业群下属的一个业务部或者产品研发部负责人,都是叫“机构负责人”,只不过他们各自负责的“机构”大小不一样。

这种划分方式,会有一种扁平化的错觉,至少在内网看到的,除了普通员工外,就只有机构负责人这一个级别。

因为协作部门太多,当不同需求方对同一个部门的资源有占用时,就涉及到资源分配的决策了。简单说,就是到底先做谁的需求,以及是否追加资源赶工完成。

当双方的直接对接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内部有个说法就是“升级”,升级到高一级的领导去沟通和决策。

比如一线员工在需求沟通清楚的前提下要压缩排期或争取优先级,而实施方在现有资源下无法满足时,就会升级到他们各自的上一级去处理,如果还无法达成一致,就再升级一级,最高当然就直接到东哥那了。

这种“升级”机制保证了一件事情的顺利推进,避免过多的扯皮,至少别卡在那,所以大家习惯了有问题尽快“升级”,能保证事情的高效推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