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沉下去( 八 )

如何使各条线的下沉业务更加一体化,如何保证不同业态的协同和渠道利益分配,恐怕会是总有一天要解决的问题。

“复制”不易

正在摸索中的京东下沉业务,还面临着一些所有的连锁业态都面临的挑战,比如,在连锁形态中,很难用同一个打法贯彻不同地域的所有门店。

开一家电脑数码店,成本并不是很低。上述店主告诉虎嗅,在(云南)地级市开一个京东电脑数码店,70平米的店面的实际成本在七八十万左右,其中房租占10%,存货资金占大概50%~60%,剩下的是流动资金,包括人员成本。

按照京东理想化的概念,电脑数码店本不需要囤货,不过因为云南省的地域和交通问题,物流效率有限。“即使京东的物流很快,打但为了在店铺上很多的样,成本会变高。另外,很多顾客不能接受今天订次日达、当日达,他一定要现场拿走。”该店主说。

这一小小的问题,也折射出,一套东西并不能在所有地域行之有效的进行完全复制。

对此,有零售相关业内人士季行(化名)向虎嗅评价道:“中国的地域性差异和人口差异太大,都是以地方性的业态为主导,就是所谓的地头蛇才能吃的开。所谓的全国性连锁,所谓的造‘天网’,即快速布局全国进行复制的模式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在复制、建网的过程中,不一直调整参数的话就无法顺利复制,而调整参数的成本极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