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监管法规: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害之举( 三 )

但在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于2008年12月开始大幅度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当月货币总量即增加1.65万亿元,达到47.52万亿元。2009年货币总量继续快速扩张,到6月末即达到56.8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9.37万亿元,同比增长28.39%。下半年开始控制货币增长,到年末达到60.02万亿元,同比增长26.30%。

在大规模经济刺激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止跌回升,2010年经济增长重回10%以上,并为抑制世界经济衰退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影响力陡然上升,国际资本和产能更多地涌入,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2008年末不足1.95万亿美元,2014年6月末已超过3.99万亿美元。

但受全球性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束缚,进入2011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压力不断增强,进入2014年下半年,国家外汇储备由增转降,年底降低为3.84万亿美元,宏观政策不得不相应作出调整:在前期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央行相应投放基础货币不断扩张的情况下,为控制货币总量过快增长,央行不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2007年1月的9%,一直提高到2011年5月大型银行21.5%(中小银行低于此水平2-3个百分点)。但从2011年12月开始转为不断下调,到2016年3月大型银行下调到16.5%。之后,由于认定普遍降准属于“大水漫灌”式宽松货币政策,不符合结构性调整基调,降准基本放缓,只是小幅度的实施“定向降准”,直到2018年4月开始,在社会流动性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央行连续几次大幅度实施降准,到2019年1月,大型银行降为13.5%,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机构平均缴存率约1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