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监管法规: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害之举( 五 )

更重要的是,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也许并非是临时性的,而可能是趋势性的,再希望资源性收入能够大幅度增长或许很难实现。

其二,货币投放结构深刻变化

2000年以来,我国央行购买外汇投放货币形成的外汇占款快速增长,从1999年末的1.41万亿元,一直增长到2014年5月末的27.30万亿元,成为货币投放最重要,也是最便宜的渠道。

央行购买外汇,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向出售外汇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购买,除很小比例的兑换价差或手续费外,货币直接转入出售方的存款账户。对外汇出售方而言,其获得货币几乎没有多少成本,并且不会增加其负债规模,反而有利于降低其杠杆率。

但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央行外汇占款急速收缩,到2016年末减少近6万亿元。这属于基础货币的收缩,相应减少银行存款。

为维持货币总量的适度增长,在基础货币收缩情况下,就需要银行贷款等信用投放的进一步扩张,社会负债规模随之扩张,杠杆率随之提升,财务负担随之增强。

但是,在银行存款增长乏力情况下,银行扩大贷款投放需要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在2016年3月实施降准后,两年时间内基本不再实施普遍降准,使降准释放的流动性远远跟不上银行发放贷款所需要的资金规模。为此,央行不得不在大规模冻结存款准备金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存款银行的资金拆放,并推出逆回购、SLF、MLF等多种拆放方式,拆放规模从2014年末的2.5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末的10.22万亿元,2018年末进一步扩大到11.15万亿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