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成功了吗?( 十 )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各厂商内耗争夺之下 , 共享充电宝可能赚不到钱了 , 钱都被点位商家赚了 , 各大的厂商砸在提升充电宝产品的租借体验、流程与服务以及相关的技术专利上的钱少了 , 而点位之争的成本高了 。

这对厂商来说 , 从过去低价甚至免费的商家入驻成本 , 到如今高昂的进场费 , 上涨的入驻点位成本与分成将成为共享充电宝企业越来越昂贵的运营成本一环 。

因为行业主流玩家已经进入到精细化运营阶段 , 一方面需要减少盈利状况不佳的布点 , 一方面针对酒店、网吧、医院、大型商场等人流大、需求多的场景进行重度布局 。 各大厂商不惜成本抢夺热门点位 , 摊薄了厂商的利润 , 延长了回本周期 。

而成本压力也将倒逼充电宝租金涨价 , 对共享充电宝的用户租借率将产生影响 。 当前共享充电宝在一二线城市计费标准从每小时1元翻倍涨价为每小时2元 , 厂商的想法或许很简单 , 通过涨价来缩短回本周期 , 分担成本压力 。 这对当下的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现金流与运营效率提出了考验 。

其三 , 从当下的行业主流玩家来看 , 恶性竞争以及专利战愈演愈烈 。 当下除街电财报显示其共享充电宝业务已经盈利之外 , 其他企业的盈利情况均语焉不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