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成功了吗?( 八 )

共享充电宝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 当下并不能以发展期的单个充电宝的回本周期来推算行业饱和期的回本周期与使用频次 。

其三 , 共享充电宝的竞争模式是拼投放 , 拼点位 , 但恶性竞争下会导致整个行业议价权丧失 。 据某共享充电宝公司的BD人员曾经表示 , 他的工作量是每个月铺50台 , 日均两台 , 行业内也均在30~50台 。

一方面 , 这本质上也是资本投放大战 , 只要竞争对手不停下来 , 行业玩家就必然不会停 , 这对资金链提出了巨大考验 。

另一方面 , 因为优质的场景点位有限 , 玩家越来越多 , 商户选择更多 , 这导致渠道、点位成本越来越高 。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商家也开始哄抬进场费 , 造成入驻成本飞涨数倍 。

对用户来说 , 一旦有手机充电需求 , 都希望在周围小范围半径能否找到 , 这需要厂商在热门点位与人流密集的地方增加铺设密度 。

商场、地铁站、医院、机场、电影院、KTV、咖啡厅等娱乐场所都是点位之争的热门地段 , 这些地区人流量密集 , 消费者停留时间长 , 在洗浴、酒吧等个别热门场景 , 目前已经达到了50%以上的商家分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