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变质”,换道变现为何广招嫌弃?( 六 )

我想指明的是,i系列是苹果的性价比产品,同为i系列产品的iPhone定价在苹果系列里并不高。苹果很高傲,定价一直偏高,属于小众产品,直到iPod和iMac才改变了这一切。但我们不能就此误读苹果定价策略——认为它很亲民,从某种程度上,iPhone价格拔高是苹果定价策略的回归。

高价从来不是苹果的问题,虔诚的“果粉”不是愤怒其高价,而是愤怒于被抛弃的感觉。另外也迁怒于苹果太看重钱了,有点损害苹果塑造的清高范儿,它的做法让人失望。现在苹果担心的也不是没钱,而是钱太多不知如何花?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于资本支出和政府罚款和税收,花在这些方面的钱甚至比研发费用还要多——这多少有点打劫“粉丝”的意思。

苹果完全失去了方向么?

某种程度上是。但要具体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不能把苹果当作普通的硬件公司来看待。“智能相对论”倾向于把苹果定位于软件公司而不是硬件公司,而且iPhone正是通过iOS和App Store,并结合“网络效应”的放大作用实现增值,顺利占领市场。“网络效应”同样解释了越卖越贵的缘由。

“网络效应”也称网络或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的范围经济, 是指产品价值随购买这种产品及其兼容产品的消费者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对苹果而言,用户的增加就是给其商业基础添砖加瓦;对用户而言,身份认同和更为方便和丰富的软件,提升了手机的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