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投入超2300亿,“绿水青山”支撑上海持续健康发展( 八 )

打开青浦区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徐萍的微信,一个名为“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的工作群被置顶在最醒目位置。徐萍说,太浦河的锑监测报告,每月会在群里共享。各地环境监测单位还设立了对照点,以控制监测误差。去年10月,以长三角地区跨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为契机,青浦、吴江、嘉善又统一了检测步骤,进一步缩小了数据误差。

在三地一体化发展的设想中,数据共享只是基础一步,如何用好这些数据,深化区域污染减排共治,更为关键。

“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设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为长三角各省市提供区域性预测预报服务,自建成以来,该中心已开展50多次区域可视化预报会商,成功为南京青奥会、APEC会议、G20峰会、进博会、上海国际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和活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确保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的客观全面,设在一线的“鼻子”必须又多又灵敏,长三角各地为此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截至目前,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国控点、省(市)控点总量达到400多个。

更多的数据共享碰擦出了“火花”。去年年底,长三角区域的空气质量预报水平又迈上一个台阶。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副主任王茜指着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平台的屏幕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未来5天空气质量指数的精确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的预报已成为现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