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投入超2300亿,“绿水青山”支撑上海持续健康发展( 七 )

2017年12月31日,黄浦江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沿岸区域的产业也得以进一步集聚、优化。在虹口区国航中心段滨江,黄浦江水被引进商务办公楼区,形成别具一格的游艇港池。在浦东滨江,沉寂多年的旧码头仓库正生长出一片黄浦江沿岸45公里范围内最大的文化产业创意集聚园区。曾是亚洲最大散装粮仓的八万吨筒仓改造成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场后,人流不断、活力重现。

通过“断舍离”而显著改善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上海扩大开放的重要软实力,成为各方投资选择上海、各类外资亲睐上海的重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设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实现同步上升势头,分别同比增长49.2%、6.3%、13.9%。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近700家、外资研发中心400多家,有超过20万名外国人在上海工作,约占全国的1/4。

联手齐心,长三角共谋发展蓝图

水是流域性的、气是区域性的,单靠“一城一池”“单打独斗”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可持续。去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上海主动协调江浙皖,紧扣“联”字做文章,共同按下共商共建共享的“快进键”,同步跑出区域生态环境协作的“加速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