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成了热门生意( 五 )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商品性价比的追求得以满足。

邱喆说:“我们在运营的过程中发现,消费者大多数时候真正在意的不是保质期而是价格。之所以会挑保质期,主要是因为市面上出售的商品即便保质期有差异,价格也相同,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难以被满足。一旦提供差异化定价,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便不再拒绝临期商品。”

一些线下的门店主打进口折扣食品,也与越来越多人青睐进口商品相关。徐鹏说,他们主要的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大家都有买好产品尤其是买进口商品的意愿,这其中也暗合了消费升级的大势。

市场规模庞大,未来仍可想象

临期食品生意究竟有多大?

雷勇说,每年全国因为流通效率低下而造成的食品损耗多达上千亿元。徐鹏就进口食品算了一笔账:2017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已经突破600亿美元,按5%的库存沉淀计算,这就是上百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而且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仅零食行业,全国目前年产值就已超过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中,如何减少临期食品的浪费,的确值得探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