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的「中国式」崛起与溃败( 二 )

企业一旦不知道居安思危 , 必然积重难返 。 在最近大量批评无印良品定价过高、缺乏护城河的声音里 , 我们想要厘清几个问题:

1、无印良品的发展过程中 , 到底忽视了哪几次危机信号?

2、无印良品的溃败 , 仅仅因为企业品牌定位出现偏差吗?

3、为何无印良品做不好「中国化」、「本土化」?

01

运气

无印良品诞生于日本上世纪90年代房产泡沫梦碎的前期 。

经济在80年代已陷入停滞 , 民众消费欲望普遍较低 。 无印良品以低价为切入点来吸引顾客 , 宣传「造型简单且廉价的商品」 。 通过改良工序、简约包装 , 其在同类竞品中 , 价格压低了三成 。

便宜 , 成了一个明显的标签 。

这显然是一步好棋 , 让无印良品在日本迅速打开局面 。 最火的时候 , 日本的街道边 , 地铁站口 , 甚至便利店里 , 都有它的货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