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巨头路线之争背后暗藏玄机( 五 )

可以看到,同样是布局商用市场,海信与长虹的选择就出现明显的差异化,但多是基于自身过去的一系列技术积累和沉淀。比如说,海信的显示技术,就为其进军医疗领域提供帮助,而长虹的军工技术则为其进军新能源以及储能,提供了帮助。这些路径的背后,显然是基于企业的能力和资源所能覆盖的范围,在风险安全带下,推动业务的多元化探索。

TCL同样也是一个特例。作为曾经的家电千亿巨头,在去年底将家电消费业务与半导体业务进行分拆,最终TCL集团将营收占比七成的家电终端业务卖给了李东生等高管投资成立的公司,如今的TCL集团成为一家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主的半导体公司,营收不足五百亿元。而家电终端业务至此已与TCL集团无关,让公司创始人李东生“破斧沉舟”推动集团由大变小分拆的背后,正是公司对于家电终端业务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淡,转而希望通过在液晶显示面板等半导体业务的战略定位和重新估值,赋予TCL在物联网时代的新商业价值。

目前来看,对于李东生而言,将“竞争白热化,利润稀薄化”的家电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卖给团队控投的公司,有望解放家电业务在过去几年一直备受上市公司规模和利润等煎熬,留足转型变革的空间。同时,将半导体业务留在上市公司,则有利于重新修复TCL集团在资本市场的商业估值和市盈率,从而为对资金渴望巨大的半导体业务发展和扩大融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