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广告不瑞幸,有广告不盈利( 六 )

于是就可以给轻食的运营做出以下总结:短期内,轻食可改观盈利,但收益要被膨胀的市场吃掉,而迄今为止,并未能看出轻食和咖啡结合起来形成的聚合反应。

那么,茶饮效果又当如何呢?

我们判断,在模式的制约之下,瑞幸推出任何一种产品都要伴随广告和赠饮,此部分利润仍然要被吃掉,短期内这是无解。

在星巴克财报中,毛利在58%左右(瑞幸为49%),从定价来看,瑞幸并不比星巴克高尚多少,低价不只是噱头,还有成本的差异,而星巴克的主要成本要在门店和折旧计提成本,超过30%,扣除运营成本之后利润率降到13%左右。

总体看,星巴克是一家靠门店溢价,省去广告费用,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企业,虽然在移动互联网中反应较慢了一些,但无论在现金流还是损益表都是相对健康的。

挑战者瑞幸,虽然省去了单个门店的开支,提高扩张速度,但却由此带来市场费用,这也可能证明,无论模式如何创新,商业本质并不会发生变化,该过的坑终归是要过的。

在现阶段,瑞幸单门店营收能力也远未到理想状态,以星巴克为例,其大门店制下,门店运营成本占比大致在30%左右(最新Q2数据),这与宣传的靠互联网实现裂变增长的瑞幸数值相当,但其实在理想状态下,瑞幸应该是要低于此数值的(门店运营成本可被所谓的海量线上订单稀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