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老矣,KOC当兴( 四 )

KOC和KOL并不是界限分明 , KOL是头部 , KOC是腰部 , 用KOC的方式运营的KOL可以理解成大KOC , 而做得成功的KOC也拥有类比KOL的影响力 , KOC的粉丝虽然总体不如KOL , 但是在老铁们的转发下 , 却是聚沙成塔、蚂蚁雄兵 。

KOL是公域流量 , KOC是私域流量

现在营销界最热的话题 , 非“私域流量”莫属 。 原因也很简单 , 品牌和KOL们在平台上所能获得的 , 主要是公域流量 , 无法很好地转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 , 所以虽然品牌曝光够强 , 但是却无法形成转化 , 落地为销售 。

同样 , 为什么快手们能带货 , 就是因为品牌们在这些平台上 , 积蓄起了转化率更高的私域流量 , 这里面核心的差异同样是KOL和KOC的思维差异 。

KOL思维是高高在上 , 输出的虽然是专业内容、精细打磨包装的文案 , 但是和粉丝的沟通却是单向的 , 给人的感觉是“冷”的 ,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曝光(公域流量)很好 , 而无法刺激粉丝的购买热情(无法转化为私域流量) 。

KOC思维是真实表达 , 他们的内容、文案虽然不精致 , 甚至有时候还很粗糙 , 但是因为真实所以信任 , 因为互动所以热烈 ,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 可以将曝光(公域流量)实现高转化(私域流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