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哪儿李晓星:进入母婴赛道不在早晚,在于如何“快、狠、准”( 六 )

也正是此次成功转型以及李晓星敏锐的商业嗅觉,让妈妈去哪儿在2016年1月获得华睿投资领投的千万级首轮融资。一直以来,李晓星都保持着这样的精力分配比例:将60%的精力花在商业模式锤炼上,40%的精力则用于团队培养。力保精准做到会销层面的把控力和行业痛点的有效结合,这点也正是妈妈去哪儿的商业硬核所在:即使模式可以复制,但是人才难以复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李晓星率先发力,在行业中推出“供应链赋能中小母婴店”的战略时,竞争者的逐渐加入却让原本为门店让利的益事变为了一触即发的价格战,陆续涌入的竞争对手用补贴流通货价格的方式迅速抢占市场,恶性价格竞争使李晓星清醒地意识到,靠价格补贴方式获得的门店进货粘性是极低的,妈妈去哪儿不应搅入其中,而应该专心做门店粘性,发力推自制品牌商品,并结合SaaS营销工具箱的下沉,战略调整为“向上组织定制供应链,向下赋能终端营销链“。尽管清醒,但难免厄运,妈妈去哪儿获得的首轮融资的资金在价格竞争中很快消耗殆尽,这也致使妈妈去哪儿进入了一个低洼时段。2016年10月,调整战略方向后的妈妈去哪儿引入了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股东:浙江股交易中心和娱乐工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