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新合资项目进展迟缓,只开花未结果前途未明( 五 )

在大众集团2019年度投资者大会上,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迪斯关于思皓E20X为何未按原计划在2018年第三季度上市时作出表示:“E20X的一些技术参数与预期标准尚有差距,目前正在调整和测试。”但是,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一款量产车从下线到正式上市所需要的时间。此外,江淮大众还计划在2021年左右引进西雅特品牌,并在西雅特产品基础上共同进行电动化开发,未来将实现思皓和西雅特品牌双线发展的规划。目前看来,这项完美的打算或许也只是一个设想而已。

新政策催生新合资

从江淮大众到众泰福特,再到长城宝马、吉利戴姆勒和江铃雷诺,2016年-2019年的几年间,国内车企出现一波新合资热潮。无论是今年7月刚刚成立的江铃雷诺,还是已经存在几年的另外几家新合资公司,它们共同的背景,无外乎都是跨国车企为了应对中国严苛的“双积分”政策而做出的应对,打算通过与在新能源方面发展较快的自主车企合资,来获取更多的新能源积分。此前跨国车企在新能源车方面发展缓慢,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积分压力,而中国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车方面先行一步,通过与中国自主车企合作便能轻易获得积分。即便是像江淮、众泰、江铃等非主流的自主企业,也能凭借自身较为领先的新能源板块,获得了跨国车企巨头的青睐。这样算下来,通过新的合资企业,大众、福特、雷诺、宝马、戴姆勒等跨国车企都扩大了各自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数量,雷诺汽车更是在中国的合资企业达到4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