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七答:亲历者讲阿里中台落地的实践( 四 )

不过中台还是能有个统一答案:

中台是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业务的扩展和变化超出了平台服务能力后自然生成出来的一个发展策略 —— 即中台是平台向业务进化;中台的目标是更好的应对业务的变动和差异(王健先生文章中的pace-layered application strategy,SOD层面主要讲的就是这个) —— 业务稳定或者单一小伙伴们认真做好平台化,特别是IT治理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了;中台的价值是通过有效的管理让平台上的各种能力(功能/产品)能够有效复用、快速组合,支持业务更快捷的进行探索和发展 —— 如果老板问中台定什么KPI,最直接的其实就是需求交付时间,只不过这个时间的精准度量也是比较耗精力的。一句话,千万别把中台当作前后台中间的那个,不在一个维度上;中台这个名字其实是平台的升级版。

二、我们公司有几十个开发,怎么做中台合适?

在问怎么做之前先要回答两个问题:

现有平台的成熟度怎么样 —— 有多少需求是可以基于现有功能做少量开发工作就直接复用的?现在平台团队人员的成熟度怎么样 —— 应对业务需求的时候能否清晰、高效的分析需求,以高于业务的抽象能力给出方案评估,而不是单纯的“接”需求?很多公司因为现在平台的能力不足、人员水平不高,希望用中台这个灵丹妙药解决问题;如果现在的平台、团队成熟度不足,那么直接搞中台的结果就是引入了新的瓶颈,而且这个瓶颈比现状还要恶劣,这个瓶颈是 —— 由于不能正确的进行业务和系统抽象,做出来的中台既不能让业务开发更灵活,也没有让平台治理更高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