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税风暴”后的华谊兄弟:断尾求生 千亿市值成泡影(16)

大量购并让华谊兄弟规模迅速扩大,也导致公司管理效率下降。根据华谊兄弟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5.5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84.40亿元,增长了33.23倍;营业收入从上市前的4.09亿元,增长至38.91亿元,增长了9.01倍。华谊兄弟资产规模的增长远快于营业收入增长。薛元奎认为,这种营业收入增长是缺乏质量和效率的。从资产周转率看,从2008年的0.74次下降为目前的0.21次。

同时,大量购并也导致巨额商誉高悬头顶。所谓商誉,就是被收购公司资产的溢价部分。自上市以来,华谊兄弟的商誉从零增长到2017年的30.47亿元和2018年的20.96亿元,2018年一次性计提9.73亿元的商誉,直接让2018年的净利润成为负值。

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华谊兄弟,2018年终于遭到资本反噬。2018年财报显示,华谊兄弟上市以来首次迎来亏损。而在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华谊兄弟的净利润尚且呈现正值。华谊兄弟对此解释称,主要是商誉计提导致。

华谊兄弟巨额商誉产生,主要源自于两笔颇有争议的收购案。2015年10月22日,华谊兄弟以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70%的股权。这是一家成立时间不过一天、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空壳公司,明星股东包含李晨、冯绍峰、杨颖、郑恺、杜淳、陈赫,他们共同持有85%的股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