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生产 这样种地有赚头(田间追踪高质量·组织方式之变)( 二 )

在邢台全市,120多万农民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带动下,“拴”在产业链,融入价值链,他们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大的变化。

种什么?

联合体统一下订单,让优质麦变成了“黄金麦”

“有了订单,种啥不抓瞎!” 小孟村第一书记高志敏又高又黑,貌似“大老粗”,可谈起“种瓜经”却头头是道:甜瓜刚换了茬,这茬多种了点西州蜜、红冠等新品种,都是按百果园等连锁企业的订单育苗种瓜,新品种卖得俏。

“现在只管把瓜种好,太省心了!”赵聚江是村里第一批种甜瓜的,之前,他可没少受“种什么”的折磨。

“过去什么行情好,来年就种什么。”勤劳肯干的赵聚江种过粮食,不挣钱;种过水果和蔬菜,也没挣到什么钱。要说,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品质不差,可拿到集市上一卖,发现满大街都是“大路货”,价格低得让他心头滴血:辣椒卖过3毛钱一斤,西瓜卖过5毛钱一斤……

种地不挣钱的局面,在2014年开始改变。那年,高志敏带领村民去山东等地考察,回来后在村里发展起了订单甜瓜。5年时间,小孟村成了远近有名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高志敏也“升级”为北方现代农业园区党总支书记,带着周边四个村一起发展甜瓜产业。“订单种瓜,心不累,能挣钱,好着咧!”赵聚江一脸轻松地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