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生产 这样种地有赚头(田间追踪高质量·组织方式之变)( 四 )

隆尧县县长李建强介绍,联合体通过打造三产融合的产业链,较好解决了企业买好粮难、农民粮食卖好价难,以往低收益的传统种粮模式,逐步升级为收益更高、现代化程度更高的种植模式。在联合体的带动辐射下,今年全县“黄金麦”种植面积达40万亩。

怎么种?

一条龙社会化服务,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种四五百亩地

364亩小麦纯收入4.94万元!这是南和县河郭乡梁牌村农民梁立峰今年麦季的分红。

梁立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粮大户,而是新型职业农民。他如今在金沙河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的闫里村基地种粮,“现在种地可是技术活,我的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勤跟课堂上的老师学。”

基地种地还要上课?

合作社负责人李江坡说:“咱的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社,闫里村基地还是一所职业农民培训学校,这里的农民,白天在田间劳作,晚上进教室培训。”

“农民经过培训毕业后,才可以在合作社的基地种粮,我们也鼓励他们出去单干。”金沙河集团董事长魏海金说,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土地单干,也能为集团提供更多的优质麦源,把学到的种粮技术、管理经验撒播到广大农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