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KOC,听听这六位营销大咖是怎么说的( 十 )

但KOC这个概念从目前的定义来看,因为在平台上不太具有能够达到比较好看的CPM指标,品牌在考虑使用KOC的心里预设上就已经想要追求CPS等带货指标了。

现在媒介或者说渠道碎片化,甚至粉尘化,营销人需要考虑的渠道太多了,且一定都是要组合拳的,没有放之天下皆好的渠道,对每一个和每一次的营销活动来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没品牌,有销量,不长久。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如果只剩买卖关系,岂不是很无趣?现在很多品牌主寻求带货,我认为是一种积极尝试,因为媒介、渠道和技术等环境到位了,可以去尝试了。我相信不会有品牌主会说,我不要做品牌了,我只要带货,这显然是极端的。大家不要被一些喧闹的观点所影响,品牌和带货不是互相对立的事情,是需要配合的。

广告营销行业“造概念”的能力和评率排第一,我想不太会被challenge,因为造概念本身也是这一行的某种需要服务客户的能力了。

但大家确实也有感受,近年来概念被越造越多,这体现了行业的焦虑,因为本质上造概念是为了刷存在感,寻求某种身份认同,以方便后续创造生意的便利,可以理解。同时,为了造新概念,你会发现这些概念也越来越细分,可以看出大家在追求精细化,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KOC和KOL从本质上,也没啥太大的区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