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穿越生死的秘籍,被181个美国巨头学习,这是为什么?( 六 )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互联网时代不断推陈出新,速生速朽。去年还被追捧的商业模型,今年就会被市场推翻;一年前的商业大腕,一年后就可能成为笑柄。在这个时代,没有绝对权威,没有标准答案,即便是巨头,也同样是摸着石头过河。

世界越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巨头们越是要用自己的定海神针,对冲外界的不确定。

就比如阿里生态的蚂蚁金服,之前不甘于社交被腾讯垄断,屡屡尝试,导致支付宝“圈子”事件爆发,引发广泛批评。几天后,时任董事长的彭蕾发公开信,进行“反思和自查”。

在这场反思中,蚂蚁的高管团队,重回“客户第一”的锚点,挖掘客户的“共情、共识”,不再强做社交,寻找更符合自己基因的“突破口”。

令人意外的是,当时几个员工兼职做的公益项目“蚂蚁森林”成长飞快,为支付宝带去了大量日活跃用户,于是,蚂蚁全力推动该应用,把公益与业务结合,迅速改变客户对支付宝的认知。

借此机会,蚂蚁还把积累十年的城市服务推向地铁、公交等高频场景,终于为自己打开了新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