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思维在产品工作中的应用( 五 )

能够在巨头垄断的红海中厮杀出血路而后来居上的,拼多多绝对算一个。

而拼多多的崛起逆袭之路的参考路径就是可行性路径2,拼多多一开始就不正面发力于被阿里、京东把持的一二线城市市场,要知道一二线市场的人群可是公认的购买力最强的那群人啊!而拼多多则是瞄准了尚不属于巨头已占领忠实用户群的三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尚不论这个时期的拼多多中充斥着假货、山寨货的现象是否被主流观点所接受或者光彩性如何,但这就是差异化思维的实践体现。

其实不仅是拼多多这个电商界新秀在差异化道路上争取自己在业界的一席之地,就算是已为巨头的天猫淘宝和京东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化特点。

稍微做一做用户画像就能知道,用户群体构成上天猫淘宝更倾向于女性,而京东则更倾向于男性;在天猫淘宝上购物的用户大多对收货时长(即 下单支付到收到商品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那么敏感,而京东用户则大多非常敏感(甚至可以说京东自营商品的快速到货是用户选择京东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由此两家巨头对售卖商品品类的倾向性和品控管理等也大有不同了。

毒的个性化之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