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打造有“温度”的医生( 三 )

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求医路漫长而令人沮丧。本身做叙事理论研究的杨晓霖开始琢磨:为什么患者说话医生不愿意听?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沟通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叙事和医学两者有没有可能结合?

在输入关键词“叙事”和“医学”进行文献搜索后,她惊喜地发现,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内科医生丽塔·卡伦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叙事医学”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卡伦指出,医生在治疗活动中,应该运用叙事技巧帮助患者顺利讲述他们的疾病背后的故事,完成对患者的共情和关怀。

这深深触动了杨晓霖。在她看来,尽管学者一直提倡医学人文概念,但中国医学教育体系里,人文教育一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叙事医学会否就是解决医学教育中人文缺失问题的最佳答案呢?

2008年,杨晓霖来到南方医科大学任教,自此开始了叙事医学的研究。彼时,国内对叙事医学的相关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此后几年,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叙事医学进行了初步的文献梳理,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开设了国内最早的叙事医学选修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