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打造有“温度”的医生( 五 )

带着这样的“任务”,年轻的医生们不得不在诊疗时多留了一份心与患者交流,并记录下交流细节。七年来,从被逼着写到主动记录,神经外科的医生们已累计撰写了3000余篇平行病历,医学的温度逐渐显现。

几乎在同一时间,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杨晓霖做了另外一种同样重要的尝试:将叙事性作品阅读融入医学教育体系。

“叙事医学并不是简单地展现患者故事,简单地讲述医护人员与患者打交道的经历,真正能够打动人的故事一定要有好的叙事技巧,而这必须是基于叙事性的文本细读。”她指出,在卡伦的“叙事医学”概念中,人文元素内化的过程必须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精细阅读,其次是反思写作(即平行病历),这是叙事医学的两个重要落地工具,后者必须以前者为基础。

在她看来,年轻的医学生和医生对人生的理解还相对有限,只有大量阅读不同的叙事性作品,包括关于生老病死的经典文学作品和医护人员创作的临床现实主义作品,才能最大限度和不同类型人物交流,充分理解疾病,进而促进医患形成共情连接。

她在南方医科大学面向低年级的本科生开设了叙事医学选修课,面向研究生进行叙事医学人文教育活动,在南方医科大学多所附属医院开设了规培生叙事医学必修学分课程,并成立“创意叙事写作俱乐部”等,指导学生进行疾病叙事文本的阅读与分享。

推荐阅读